Ⅰ 醫院感染了怎麼辦
醫院感染很正常,不過要採取相對應的措施及時處理糾正,作為醫院,也需要採取措施,降低感染發生。
Ⅱ 如何做好感控工作
一、首先看痛點
1、病例篩查
院感科是監控醫院感控情況的,對於重點病例的監測,找出醫院目前存在的院感患者,是我們後續所有工作的基礎。病例篩查是找到院感患者的最佳手段,這一點已經在不同文獻中都有驗證。
2、報表統計
院感科作為醫院感控的實際推動者和執行者,起到了很大一部分宣傳教育的作用。院感事後的處罰與追責,目的也是為了事前的教育和警示。於是眾多的宣傳手段,是院感科最重要的工作,那麼宣傳時除了技術類的宣傳(例如手衛生方法、消毒劑的使用等),更多的是用到數據宣傳。各個醫院的院感簡報,都是非常漂亮的宣傳手段,只是越漂亮的簡報,對報表統計的需求量最大,這部分工作已經成為院感科非常負擔的工作。
3、移動查房
做好了宣傳和統計,沒有實際參與,也是難以做到切實推動感控的(大家看不到感控的人,自然也難以想到感控的事)。實時查房,是眾多院感科主任的首選,通過實地監測,發現感控隱患,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做出下一步院感的判斷。這部分工作也是目前院感科實際操作中做得最多的線下工作。
二、又可的解決方案
1、病例篩查
講病例篩查前,先分析軟體能否判斷一個患者目前是否發生了感染。我們分析了眾多患者的數據後,得出的結論是否定的。院感是個綜合學科,涉及到的影響因素非常復雜,沒有操作基礎,沒有實地經驗,僅僅根據數據就確認,只能爭對少之又少的個別感染部位。那麼既然軟體難以確診發生感染,軟體還有什麼用呢?我們在2015年,團隊經過了反思,推翻了以前做確診的思路,改為幫助大家提升效率,幫助大家把病歷篩查簡單化。我們通過以下手段實際:
(1) 帶有豐富信息設計的病人卡片
感控醫生在篩查病歷時,第一步初篩需要知道的信息,比如:發熱,病原體、檢驗值、手術情況、三大管、抗生素使用等等,所有這些信息,我們都採取關鍵字的形式,在卡片上作出了標識,這樣醫生以往一天只能篩查100份病歷,用上了這樣的卡片,可以輕松一天篩查500份以上的病歷,大大提升了效率和不必要的操作。眾所周知,病歷的閱讀量才是院感科實際工作的基礎,這樣我們就切實解決了簡歷篩查的問題。不光是讓這件事情不麻煩,為了讓它變得有趣,我們專門設計了像游戲打地鼠一樣的功能,每個病人卡片,都等著我們醫生趕緊點擊一下,點完了就不閃了。確保醫生快速看完每一個卡片。
Ⅲ 醫院感染如何處理
醫院內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稱醫院獲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HAI)廣義地說,它是指任何人員在醫院活動期間遭受病原體侵襲而引起的任何診斷明確的感染。狹義地講,它是指住院病人在入院時不存在,也非已處於潛伏期的,而在住院期間遭受病原體侵襲引起的任何診斷明確的感染,無論受感染者在醫院期間或是出院以後出現症狀。新的診斷標准將醫院內感染定義為: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而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內感染。
根據中國對21所醫院共11295例病人的調查,其發生率為8.4%。
治療和預防根據不同的病原體進行相應的治療,最好根據葯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有效的葯物,以求消滅院內感染源。醫院應建立預防和管理院內感染的專門機構,制定預防方案和措施,並監督方案的實施。對院內各級人員進行經常的預防院內感染的培訓。要對院內感染進行監測,一旦發生,應研究原因,制定對策。此外,醫院內應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包括合理的建築及病區設置、病人入院的清潔和出院的終末消毒、傳染病人的隔離、污染物品及病人排泄物的消毒處理、接觸病人者(包括醫生、護士、衛生員和探視者)的處理等。並須對獻血員進行嚴格的篩選。防止濫用抗生素,以防耐葯菌的產生等。
Ⅳ 如何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醫院感染管理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醫院感染管理已逐漸步入依法管理的軌道。筆者就如何依法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1 學法、懂法是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
有計劃、分層次、多形式、分重點組織業務人員學習與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使他們能自覺增強法律意識和提高感染管理意識。(1)專職管理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及與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熟悉這些法律、法規的職能、法律關系、適用和執法主體、權利和義務等。(2)組織醫務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國傳染病防治實施辦法》、《消毒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內鏡消毒技術規范》等,明確履行自己職責所必須掌握的各種法律、法規的知識。(3)新職工要組織普法教育,重點學習《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國護士管理辦法》,掌握醫院感染的診斷標准、消毒技術、疫情報告等知識。
2 守法、執法是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關鍵
依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要求,建立醫院感染三級管理體制,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臨床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各自明確崗位職責,確保各項管理措施的落實。
以法律、法規為准繩,完善制度建設,建立感染管理監測制度,感染病例登記制度,消毒滅菌環境監測制度,信息反饋考核制度,感染管理質量考核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培養醫務人員良好的職業道德,自覺守法、執法。嚴格規范各自的行為,醫生、護士、醫技、後勤等各類人員在工作中要把醫院感染與自己的職業道德緊密聯系在一起,牢固樹立對患者、社會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地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
依法做好醫院感染管理的專項工作。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嚴格傳染病的歸口管理,建立疫情報告網路,強化疫情報告及登記報告制度,根據不同的季節、時間做好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處理污水,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感染性廢棄物先進行毀形和消毒,再用密閉容器運送到當地環保部門集中焚燒。執行《消毒管理辦法》、《醫院消毒衛生》等法規在醫院內實施統一的消毒技術運用規范,強化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醫院內感染和醫源性感染的發生。執行《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完善內鏡的清洗消毒步驟,增加酶洗過程,達到內鏡消毒衛生標准。
3 違法必糾是做好醫院感染管理的保障
依法確定醫院感染管理的目標、計劃。對臨床科室實施醫院感染綜合目標管理。
建立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強的質控考核辦法,將消毒滅菌效果監測、環境衛生學監測、感染病例監測、傳染病的歸口管理、微生物學的送檢率、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重點科室、部門如手術室、供應室、血透室等院內感染管理規范等均納入質控范圍。
強化監督監測管理。本著為臨床服務的宗旨,定期做好檢查、監督、評價和指導工作,要求各相關部門分工合作,履行崗位職能,健全各種監督監測系統,如消毒隔離制度的執行情況,醫院感染流行和散發報告制度情況,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等,對發現的有共性並未牽涉到法律法規的問題,做好教育講評,如出現造成一定不良後果的問題,按照獎懲制度進行評比、考核,考核結果納入部門綜合考評,並與科室考核掛鉤。如違法造成嚴重後果,則依法嚴肅查辦,決不姑息。
如何依法做好醫院感染管理是放在醫院感染管理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我院將在邊學習、邊思考、邊實踐、邊整改、邊對照、邊提高中進一步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Ⅳ 如何做好院內感染預防工作
1.1.1 認識院內感染對患者的危害醫院既是診治疾病和患者康復的場所,同時又是傳版染源、傳權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廣泛活動和集中的地方,如醫院內感染管理不善則很容易發生醫院感染。l9世紀的俄國外科醫師皮羅果夫曾說過「從多年實踐可以大膽斷定,大部分患者不是由於摜傷本身,而是由於醫院感染而死亡」。當時科學不發達,人們尚未認識到傷口的化膿感染甚至敗血症,外科手術感染病死率高達70%,隨著抗生素的問世和消毒隔離技術被重視,醫學界在控制感染方面有了很大進步。
Ⅵ 如何有效控制醫院感染
對外源性感染,應從感染源、感染途徑、易感人群三方面著手,控制感染源,對患有感染性回疾答病的患者注意隔離;切斷感染途徑:對通過不潔凈的醫院環境、醫務人員的手、醫療器械等造成感染應杜絕;對抵抗力低下的老年人、長期卧床、惡性腫瘤、嬰幼兒、糖尿病等患者應注意保護,醫務人員、陪護。我認為從感染源、感染途徑、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控制感染源,切斷感染途徑,教育病人不亂串病房,對醫務人員、保潔人員、患者做好宣教和培訓,清潔環境,做好無菌技術和消毒隔離工作,保護和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可有效預防與控制醫院交叉感染。
Ⅶ 護士長應如何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工作
應該說,護士復是預防感染的制主力,而作為醫院重點科室傳染科護理人員的帶頭人,護士長如何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1提高認識,增強意識院內感染工作是醫療質控的重要一環,關系著病人的生死存亡乃致醫院生死存亡的大事。醫院領導、護理部主任、科主任多次反復強調院內感染工作是醫院重中之重的一項工作,作為病房護理管理的領導者——護士長,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護士長應掌握足夠的醫院感染知識,對護士工作與醫院感染有關問題非常熟悉,指導和帶領護理人員工共同學習、提高認識,同時,護士長也有責任和科主任一起及時向醫生提出如消素隔離、合理使用抗菌素等醫院感染方面的有關建議。使得全科醫護人員都能正確認識,增強醫院感染意識。2加強領導,責任到人我科在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醫院感染管理科的領導下成立了本科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主任、病房監控醫生、護士長擔任,而護理小組也成立了相應的由護士長和兩位年資高、工齡長的主管護師或護師擔任的醫院感染監控小組,制定了質控小組成員的職責和完成的任務目標,做到責任到人
Ⅷ 在醫院感染管理的應用中醫務人員怎樣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1、對來院就診之傳染病人、疑似病人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凡確診專病人要建立傳染病登記申屬報制度,進行系統管理。 2、門診傳染病確診病人、疑似病人,由門診接診醫師登記、申報。 3、每月由門診醫師檢查所有門診病人,篩查有無傳染病病人並統計、登記、申報。 4、住院部傳染病確診病人、疑似病人,由住院部管床醫師登記、申報,並每月進行統計、記錄。 5、對確診病人做好健康宣傳教育,主要有: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隔離時間、治療及復診,使其傳染性降到最低。 6、對進行系統管理的病人要定期檢查、復診。 7、做好病例隨防工作。 8、積極參加上級相關部門組辦的各種傳染病防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