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扁食是什麼是哪裡的方言
扁食是北方古人的食品,凡是麵包著肉的食品都叫扁食,可指回餛飩,也可指餃子。在山西、答內蒙西部指的是餃子。南遷的北佬,後將此詞帶到南方,在南方如福建、杭州一般指餛飩。今蒙古語稱餃子也是「扁食」。
扁食也稱之為扁肉,是福建省、江蘇中北部地區的聞名傳統小吃,扁食也是沙縣小吃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是由「混沌」演變而來的。一碗扁食,是福建人的「混沌」,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說扁肉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屬於閩菜系。
(1)美容院的扁食是什麼擴展閱讀:
扁食和餛飩起源於漢朝匈奴的故事,相傳在漢朝的時候,北方的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民不聊生。百姓對匈奴恨之入骨,於是就用肉餡包成角兒,取名為『渾』與『屯』之音,都喚作它為『餛飩』,就是希望匈奴的人能夠食用它並且極其希望戰亂平息,能夠好好的過上太平日子。
扁食和餛飩發展至今,名字有很多,製作的手法也各有不同,鮮香味美,食客遍布全國各地,扁食和餛飩食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所以說它發展到至今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那麼,小夥伴們可要好好仔細的品嘗一下扁食和餛飩哦。
㈡ 扁食和混沌有什麼區別
扁食就是餃子,餛飩的皮薄,水餃的皮厚;另外,二者的包法也不一樣。總的說來,餛飩更容易熟。
㈢ 扁食是什麼東西~~~~~
扁食
一、原料
1、主料:精麵粉200克,豬瘦肉200克。 2、輔料內:扁魚末10克,豬骨湯容1000克,油炸蔥花20克,精鹽20克,味精20克,蒜泥、芹菜末、香油、胡椒粉適量,干澱粉少許。
二、製法
1、將麵粉放在小盆里,用適量清水調入精鹽和面,然後放在案板上反復搓揉,至面團表面光滑,不粘手,蓋上濕布靜置片刻後,將澱粉撒拍在面團上,壓擀,反復折疊,直至面發薄為牛皮紙狀,再切成長寬均為6厘米的方形扁食皮。 2、將豬瘦肉剁成茸,盛入盆中,加入精鹽、味精、扁魚末、油炸蔥花及少量清水攪拌均勻,成為餡料。 3、一手拿皮,一手拿餡挑,挑入餡料往麵皮中一抹,順勢朝內滾卷,抽出餡挑,兩頭捻捏即成生扁食。 4、將包制好的扁食投入沸水鍋中煮至扁食浮上水面時即可,撈起分放在湯碗中,加入豬骨湯、精鹽、味精,撒上胡椒粉、蒜泥、香油即可食用。
特點:此菜皮薄餡多,湯鮮味美。
扁食. 北方叫混沌,成都叫抄手,廣州叫雲吞.閩南才稱扁食
㈣ 扁食是什麼,扁食的做法
主料來
麵粉
300g
輔料
油
適量自
鹽
適量
雞蛋
適量
韭菜
適量
粉絲
適量
豆腐
適量
蝦米
適量
步驟
1.韭菜摘洗干凈
2.切成小碎
3.粉絲也用熱水泡發,切成碎
4.蝦米要用水泡一下洗凈了備用
5.豆腐切成小碎
6.備好雞蛋
7.熱鍋入油,先放蝦米爆香
8.打入雞蛋翻炒至碎
9.炒好後不用入確定推向一邊再倒入豆腐煸炒
10.三樣一起炒香炒均
11.倒入韭菜粉絲炒拌均
12.加入鹽至這種餡料
13.麵粉加入涼水活成光滑的面團
14.分成若干個小面團
15.擀成小麵皮
16.包成這樣的扁食樣子
17.燒一鍋開水下入彎彎順,燒開扁食飄浮即可
㈤ 扁食是指什麼為什麼叫扁食
偏食是一種不良的進食習慣,而不是一種疾病。偏食也稱挑食,或偏食症,是指兒童對食物品種的偏好,對自己喜愛的食物毫無節制,而對自己不喜歡的食物一概拒絕。
扁食好像是種食物。
扁食,也有叫菜包的,它是我們台州比較流行的小吃,說它流行,是因為它的製作工藝比較簡單,味道鮮美,絕大部分人都愛吃,工作量又不大,可以用來做餡的原料品種很多,要求也不高,象茭白、蘿卜、筍、豆腐乾之類的都可以,但不能用青菜等葉類的菜,因為它的皮特別的薄,並且按傳統的做法餡是先炒熟的,葉類的菜不經炒。它的外形和餃子有點象,但作法卻和餃子截然不同。首先是麵皮的製作,先用一根長約一米的擀麵杖在桌上把面擀成很薄的一大張皮(皮薄得幾乎會透光),折疊後切成上邊7-8厘米下邊8-9厘米高約為10厘米的梯形麵皮,但我可沒這手藝,也沒這耐心,都是去菜市場一個專門加工麵皮的店買現成的。其次是餡的炒制,今天我選了這個季節里最多也最好吃的茭白做主料,配以豬肉、豆腐乾、小干海蝦(蝦皮)和少許的蔥。每樣菜都切成丁,越細越好,但最好不要絞成糜,那樣沒嚼勁口感會差點。按豬肉、蝦皮、豆腐乾、茭白這樣的次序分別下到油鍋里炒熟,先放蝦皮是因為蝦皮在接觸油和豬肉時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味,待這些菜都炒熟後再下蔥花,翻炒幾下裝盤,冷卻。
包扁食的手法有點特別,和包餃子完全不同。首先,把適量的餡放在梯形麵皮小的這一頭,然後向前卷(想像一下就是往前翻二個跟頭),等把餡都包進去了,再按住面的兩邊,往後一背,就成了扁食,
㈥ 扁食是什麼意思
扁食是一種小吃,跟餃子差不多,但是扁食的餡是要先炒熟的,扁食的皮好像一般是梯形的
㈦ 什麼叫扁食
餃子 我們這都叫扁食
㈧ 什麼叫扁食
扁食
一、原料
1、主料:精麵粉200克,豬瘦肉200克。 2、輔料:扁魚末10克,豬骨湯1000克,油炸蔥花20克,精鹽20克,味精20克,蒜泥、芹菜末、香油、胡椒粉適量,干澱粉少許。
二、製法
1、將麵粉放在小盆里,用適量清水調入精鹽和面,然後放在案板上反復搓揉,至面團表面光滑,不粘手,蓋上濕布靜置片刻後,將澱粉撒拍在面團上,壓擀,反復折疊,直至面發薄為牛皮紙狀,再切成長寬均為6厘米的方形扁食皮。 2、將豬瘦肉剁成茸,盛入盆中,加入精鹽、味精、扁魚末、油炸蔥花及少量清水攪拌均勻,成為餡料。 3、一手拿皮,一手拿餡挑,挑入餡料往麵皮中一抹,順勢朝內滾卷,抽出餡挑,兩頭捻捏即成生扁食。 4、將包制好的扁食投入沸水鍋中煮至扁食浮上水面時即可,撈起分放在湯碗中,加入豬骨湯、精鹽、味精,撒上胡椒粉、蒜泥、香油即可食用。
特點:此菜皮薄餡多,湯鮮味美。
扁食. 北方叫混沌,成都叫抄手,廣州叫雲吞.閩南才稱扁食
扁食,也有叫菜包的,它是我們台州比較流行的小吃,說它流行,是因為它的製作工藝比較簡單,味道鮮美,絕大部分人都愛吃,工作量又不大,可以用來做餡的原料品種很多,要求也不高,象茭白、蘿卜、筍、豆腐乾之類的都可以,但不能用青菜等葉類的菜,因為它的皮特別的薄,並且按傳統的做法餡是先炒熟的,葉類的菜不經炒。它的外形和餃子有點象,但作法卻和餃子截然不同。首先是麵皮的製作,先用一根長約一米的擀麵杖在桌上把面擀成很薄的一大張皮(皮薄得幾乎會透光),折疊後切成上邊7-8厘米下邊8-9厘米高約為10厘米的梯形麵皮,但我可沒這手藝,也沒這耐心,都是去菜市場一個專門加工麵皮的店買現成的。其次是餡的炒制,今天我選了這個季節里最多也最好吃的茭白做主料,配以豬肉、豆腐乾、小干海蝦(蝦皮)和少許的蔥。每樣菜都切成丁,越細越好,但最好不要絞成糜,那樣沒嚼勁口感會差點。按豬肉、蝦皮、豆腐乾、茭白這樣的次序分別下到油鍋里炒熟,先放蝦皮是因為蝦皮在接觸油和豬肉時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味,待這些菜都炒熟後再下蔥花,翻炒幾下裝盤,冷卻。
包扁食的手法有點特別,和包餃子完全不同。首先,把適量的餡放在梯形麵皮小的這一頭,然後向前卷(想像一下就是往前翻二個跟頭),等把餡都包進去了,再按住面的兩邊,往後一背,就成了扁食,它的形狀其實有點象元寶,這可能和我們這里的人有著根深蒂固的經商意識有關系,誰都想抱個金元寶回家以光耀門庭,只是我的手藝不太好,包起來不太有元寶的感覺。
㈨ 像小吃店裡的那些扁食是怎麼做的扁食餡怎麼做完全瘦肉根本不行,求解
方法一
1絞瘦牛肉500克,雞蛋3個,醬油少許,鹽和五香粉適量, 薑末少許,加入200克水,用手辦成稀糊狀。
2、再加入澱粉50克絞辦均勻,然後再加入適量麵粉調勻肉餡, 調到肉餡成稠糊狀,從手中擠出成型圓丸時,即下油鍋炸 置焦黃色,撈出。
方法二 潮洲手打牛肉丸 大片的牛肉剔去牛筋,加生粉和作料,大木棒槌搗上一天,硬是把牛肉搗成漿子。
然後在手裡很靈巧地一擠一個丸子形狀,在沸水中煮熟成丸。牛筋丸是用剔出的牛筋剁碎再搗爛做成
方法三 多味牛肉丸的做法
主料:瘦嫩牛肉餡
輔料:麵包糠、洋蔥、尖椒、雞蛋、牛奶、乳酪、西紅柿、芹菜、鮮蒜頭
調料:鹽、料酒、胡椒粉、雞精、番茄汁、小茴香末、白醋、食用油
做法:
1、調制多味汁:坐鍋點火放入番茄汁煮沸,再放入去皮切碎的番茄、切碎的蒜頭、切好的芹菜段,小茴香末煮至10分鍾至汁液濃時再加入鹽、白醋即可;
2、將洋蔥去皮洗凈切碎末,尖椒去蒂切成末,乳酪切成末;
3、取一器皿放入牛肉餡、洋蔥末、尖椒末、牛奶、雞蛋液、乳酪、鹽、料酒、胡椒粉、麵包糠攪拌均勻,擠成小丸子待用;
4、坐鍋點火放入油,油溫4成熱時將丸子放入煎鍋中,煎至兩面呈棕色,熟透後裝盤,再倒入調制好的汁即可。
㈩ 扁食是什麼東西
扁食,即餃子。扁食是餃子的另一種叫法,對於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內說頗多。容 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當人們吃著這滑潤適口滋味鮮美的水餅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嘆我們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的麵食奇苑呢!?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 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