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皮膚分為哪些層次
皮膚主要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
一、表皮 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基底層5層。
二、真皮 來源於中胚葉,由纖維、基質和細胞構成。接近於表皮之真皮乳頭稱為乳頭層,又稱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真皮深層,兩者無嚴格界限。
三、皮下組織 來源於中胚葉,在真皮的下部,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組成,其下緊臨肌膜。皮下組織的厚薄依年齡、性別、部位及營養狀態而異。有防止散熱、儲備能量和抵禦外來機械性沖擊的功能。
四、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血管:表皮無血管。動脈進入皮下組織後分支,上行至皮下組織與真皮交界處形成深部血管網,給毛乳頭、汗腺、神經和肌肉供給營養。淋巴管是輔助循環系統,可阻止微生物和異物的入侵。
(1)皮膚有哪些層擴展閱讀
皮膚的類型
乾性皮膚:一般來說就是臉上分泌的油脂和水分比較少,乾性皮膚臉上的毛孔不是很明顯,皮膚一直是處於比較乾燥和清爽的狀態,但是等到換季或者是冬季的時候,皮膚就會顯得異常乾燥。
甚至會起皮,在這種時候,皮膚最容易長皺紋,並且摸起來也不是很光滑,比較粗糙,這就是所謂的乾性皮膚。
油性皮膚就是指臉上分泌的油脂過多,容易毛孔粗大,而且臉部看上去會發亮,毛孔中容易堆積油脂,但是這類皮膚一般不會掉皮,也不容易長皺紋,但是油性皮膚很容易長痘,而且過於肥胖的人,很容易是油性皮膚。
敏感性皮膚:一般很容易受到感染,並且皮膚表層的皮比較薄,很容易受到細菌的侵入,皮膚在遇到寒冷或者是在換季的時候,極容易出現過敏紅腫等症狀,而且皮膚也不能受到風吹不然會刺激到皮膚,敏感性皮膚算是比較難纏的一種類型了。
㈡ 皮膚可分為哪三層,每層中包括什麼,各有什麼作用
人的全身表面都覆蓋著皮膚,皮膚是軟組織,柔韌而富於彈性,在一定的范
圍內可以推動和伸張。皮膚的厚度以年齡、性別、部位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皮膚是人體最大和最重要的器官,總重量約占人體的8%,皮膚內容納了人體約1/3的循環血液和約1/4的水份。皮膚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三部分組成的。
1、表皮:
是皮上組織,它與外界接觸最多,又是與化妝品關系最密切的部位,表皮雖
然差不多隻有普通紙那麼薄,最厚處也不過0.2毫米,但它們都是由下面的基底層發育而成,基底層由基底細胞和黑色素細胞組成,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基底細胞不斷地進行分裂,產生新細胞。皮膚的顏色因人而異,在同一個人身體的不同部位顏色也各不相同。皮膚的顏色取決於皮膚所含黑色素的多少和血流的快慢,被太陽曬黑後的皮膚內含黑色素較多,皮膚逐漸變黑;運動後因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皮膚會發紅。
2、真皮:
真皮在表皮下層,與表皮分界明顯,表皮底部呈凸凹狀與真皮緊密接觸,真
皮內部的細胞很少,主要由植物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其中有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網狀纖維等,它與皮膚的彈性、光澤、張力等有很重要的關系。皮膚的松馳、起皺等老化都發生在真皮之中。
3、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在真皮下,二者之間無明顯分界。皮下組織由大量脂肪組織散布於
疏鬆的結締組織中而構成。
㈢ 皮膚分幾層各層結構如何
皮膚分為表皮層和真皮層。各層結構特點如下:
1、表皮層:由復層扁版平上皮構成,由淺入深依次為權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和生發層。角質層由多層角化上皮細胞(核及細胞器消失,細胞膜較厚)構成,無生命,不透水,具有防止組織液外流,抗磨擦和防感染等功能。生發層的細胞不斷增生,逐漸向外移行,以補充不斷脫落的角質層。
2、真皮層:真皮,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由淺入深依次為乳頭層和網狀層,兩層之間無明顯界限。真皮厚度約0.07~0.12毫米;手掌和腳掌的真皮層較厚,約1.4毫米;眼瞼和鼓膜等處較薄,約0.05毫米。
皮膚覆蓋全身表面,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之一,約占體重的16%。成人皮膚面積約為1.2—2.0平方米。全身各處皮膚的厚度不同,背部、項部、手掌和足底等處最厚,腋窩和面部最薄,平均厚度為0.5—4.0毫米。盡管各處皮膚厚度不同,但都可分為表皮與真皮兩層,並借皮下組織與深層組織連接。
皮膚的顏色因人種、年齡和健康狀況不同而有差異。皮膚上有很密的各種走向的凹下溝汶,稱為皮溝。皮溝間大小不等的菱形或多角形的隆起部分為皮嵴,它們在指腹構成指紋。
㈣ 皮膚分幾層各有哪些特點
皮膚分:表皮復和真皮兩層制。
1、表皮。由復層扁平上皮構成,由淺入深依次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和生發層。角質層由多層角化上皮細胞(核及細胞器消失,細胞膜較厚)構成,無生命,不透水,具有防止組織液外流,抗磨擦和防感染等功能。
2、真皮,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由淺入深依次為乳頭層和網狀層,兩層之間無明顯界限。真皮厚度約0.07~0.12毫米;手掌和腳掌的真皮層較厚,約1.4毫米;眼瞼和鼓膜等處較薄,約0.05毫米。
(4)皮膚有哪些層擴展閱讀:
皮膚的重要性
皮膚覆蓋全身表面,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之一,約占體重的16%。成人皮膚面積約為1.2—2.0平方米。全身各處皮膚的厚度不同,背部、項部、手掌和足底等處最厚,腋窩和面部最薄,平均厚度為0.5—4.0毫米。
盡管各處皮膚厚度不同,但都可分為表皮與真皮兩層,並借皮下組織與深層組織連接。皮膚的顏色因人種、年齡和健康狀況不同而有差異。
個體之間的指紋形態是不同的,因而指紋具有個體差異。皮膚上有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毛發。四肢末端有指甲和趾甲。皮膚可分泌汗液和皮脂,是由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的。
㈤ 皮膚有哪幾層每一層分別有什麼作用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
真皮來源於中胚葉,由纖維、基質和細胞構成。接近於表皮之真皮乳頭稱為乳頭層,又稱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真皮深層,兩者無嚴格界限。
皮下組織來源於中胚葉,在真皮的下部,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組成,其下緊臨肌膜。皮下組織的厚薄依年齡、性別、部位及營養狀態而異。有防止散熱、儲備能量和抵禦外來機械性沖擊的功能。
㈥ 我們的皮膚的表皮層包括有哪幾種它們的功能包括什麼
第一層結構是角質層,他的功能是保護皮膚,防水,防細菌。這層皮膚對我們整個人都很重要。我們從媽媽肚子里出來,角質層就是手摸得到的這一層,從一出世到你現在,經歷了你今天這個年齡所經歷的日月風霜,風風雨雨,如果你從來不去照顧好它,像花園一樣,雜草重生,那你皮膚上會留有很多外界摧殘的印記,比如長痘了,不小心摳掉留下疤痕,留下個洞等等,角質層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的,如果這個角質層你從來不去保護它的話,皮膚就會粗糙、暗淡現象,就好像修剪過的草坪是整整齊齊的,沒有修剪過的草坪就很粗糙,所以角質層不健康的人摸上去是粗的,而且看上去臉色暗淡,因為角質層上面浮滿了肝臟毒素和細胞代謝廢物,就如一扇玻璃你經常不抹,灰塵一層一層的積上去,看上都朦朦的了,沒有透的感覺,所以如果你的臉暗淡的原因就是角質層不健康,毛孔不夠通透。這一層我們是要用專業的洗面奶和深層清潔面膜來解決的。
第二層結構叫透明層,他的作用是控制水分,防止水分流失,重要嗎?我們都說女人是水做的?想像一下,如果你家裡的花不澆水會怎麼樣?——葉子會發黃,接下來會乾枯掉,親愛的美女們,你們是要做乾花還是要做鮮花啊?男人可是喜歡鮮花不喜歡乾花的哦,所以你觀察一下,所有的男人在外面找的一定是那張臉上泛光的臉,水嫩嫩的臉,而不是黃臉婆,干蒸蒸的臉。所以我們不要做乾枯的臉。如果透明層你不好好照顧他,一定會出現「黃臉婆」,沒有光澤。如果你的臉上皮膚跟你脖子,手比起來都要黃的話,說明你臉上的透明層已經不健康了。這一層我們是要用霜類的護膚品來解決的。
第三層結構叫顆粒層,顆粒層非常重要,決定你皮膚的抵抗能力好不好,作用是抵擋外界有害物質侵入皮膚,同時過濾紫外線,防止你長斑,如果這個顆粒層你也從來不理他,天生天養,那這個顆粒層一定就會越來越不健康,就如一盆花你不去淋他就會乾死掉。而顆粒層一旦不健康,就特別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只要外面的氣溫變了,季節一變化,皮膚馬上覺得不舒服,就等於一個人體質差一樣,人家打個噴嚏你就感冒了,所以顆粒層不健康的人他的症狀一定是1、皮膚很薄。2、紅血絲,所以你看看你的皮膚有沒有這種情況,3、這種人很容易過敏。這是一個過程,就像人生病一樣,首先是健康變成亞健康,小病最後變成大病,皮膚也一樣,他是先變薄,出現紅血絲,你再不理他,接下來第3個症狀就是過敏。正在過敏的皮膚一般都可以看到前面2個症狀(薄,紅血絲),但是皮膚薄,有紅血絲的人不一定馬上過敏,他是個發展過來的過程。這種皮膚一定要先調理,後保養。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上吐下瀉,這個時候你還要燉老母雞湯給他喝是不是要他的命,這種人只能喝粥水,不是我們虐待他,而是她的腸胃一定要先清淡,讓她感覺舒服,在身體最差最虛弱的時候一定能不能補的,虛不受補嘛,顆粒層也一樣的。這一層我們是要用乳類的護膚品來解決的。
第四層結構是有棘層,看上去年齡比實際年齡小的人一定是有棘層保養的非常好,或者是無意當中把有棘層保養好了,他才會顯得比實際年齡年輕。因為有棘層的作用是增殖新細胞。想不想讓你臉上的新細胞多一點,那你就要保養好你的有棘層羅。如果有棘層你從來不管她,那你皮膚裡面堆著老死的細胞會很多,會把毛孔塞的更滿,毛孔會比別人粗點,那肯定就會有黑頭,你毛孔敞開那麼大,灰塵都會進去,更重要的是,我們前面講的代謝廢物跟多餘的油脂是空氣里細菌最愛吃的。那細菌會在這個地方繁殖,一旦細菌在你的毛孔裡面繁殖,開始的時候就會發炎,有點紅,接下來會化膿,痘痘就長出來了,所以有機層不健康的人一定會長痘痘、粉刺、毛孔粗、黑頭、還會長蟎蟲。
㈦ 皮膚分幾層每層與美容有什麼關系
皮膚的層次:由淺至深依次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其中表皮由下至上依次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及角質層,真皮由淺至深分為乳頭層和網狀層。
每層與美容關系
第一層結構:角質層,面部角質層位於皮膚的最外層,是人體天然的屏障,除了具有免疫的作用外,對保持皮膚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濕潤不幹燥方面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二層結構:透明層,他的作用是控制水分,防止水分流失。
第三層結構:顆粒層,顆粒層非常重要,決定你皮膚的抵抗能力好不好,作用是抵擋外界有害物侵入皮膚,同時過濾紫外線,防止你長斑。
顆粒層細胞不斷向淺層推移角化的過程,粘多糖、磷脂類等內容物不斷從膜被顆粒排出,進入細胞間隙,形成細胞間質的一部分,使表層細胞間的結合力更牢固,並能阻止外物侵入。在細胞核周圍有很明顯的透明角質顆粒,折光性強。
第四層結構:有棘層,有棘層的作用是增殖新細胞。有棘層位於表皮層中基底層與顆粒層之間;與基底層的細胞是同一個,但形狀上稍扁些;且外觀上也有明顯的改變。依身體部位之不同,有棘層細胞就有10至15層不等的數目。
最後一層:基底層,基底層的作用是產生新細胞,基底層裡面有2種細胞,基底細胞和黑色素細胞,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黑色素細胞一旦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它也會生「黑仔」出來。
基底層附著於基膜上。細胞以半橋粒與底部基膜連接,基底細胞與相鄰表皮細胞以橋粒相連。在基底層細胞之間,常夾有黑色素細胞。
(7)皮膚有哪些層擴展閱讀:
肌膚易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1、乾燥、缺水,護膚品不易吸收
其他原因:失眠和壓力
解決方法:加強運動,每周進行1-2次體育運動,舒緩身體和精神的壓力。運動後沖個澡,再配合具有強效保濕成分的護膚產品,彌補水分的流失。
2、敏感、瘙癢、紅血絲明顯
其他原因:睡眠不足和垃圾食品。
解決方法:少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增加膳食纖維的補充,多吃水果、蔬菜和豆製品。晚上10:30前睡覺。改用抗敏系列的護膚品。
3、日漸衰老,大量細紋、斑點生成
其他原因:飲食不均衡和防曬工作不到位。
解決方法:無論是防曬和抗氧化都要做到更加全面,才能最大限度抵禦外界傷害。千萬別以為冬天到了,就可以把防曬品收起來了,冬日的陽光也是有紫外線的,北方地面結冰,反射的紫外線會更加厲害。
油脂分泌過旺、粉刺橫生
其他原因:作息不正常、飲食不規律、抑鬱。
解決方法:爭取在10點之前睡眠,保證肝臟准時排毒。一日三餐要按時吃,營養搭配要合理,多吃水果和蔬菜。另外,可用含蘆薈或黃瓜成分的護膚品,因為它們都含有消炎的功效。
㈧ 皮膚分為幾層每層的作用是什麼
皮膚分表皮和真皮兩層,表皮在皮膚表面,又可分成角質層和生發層兩部分。
1、表皮:表皮具有屏障功能、吸收功能免疫功能。
2、真皮:皮膚的免疫反應主要發生於真皮,真皮淺層內的肥大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相互作用,並通過其合成的細胞因子互相調節,對免疫細胞的活化、遊走、增殖分化,免疫應答的誘導,炎症損傷以及創傷修復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已經角質化的細胞組成角質層,脫落後就成為皮屑。生發層細胞不斷分裂,能補充脫落的角質層。生發層有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線損傷內部組織。
表皮屬復層扁平上皮,真皮則是緻密結締組織,有許多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故有彈性和韌性。真皮比表皮厚,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
皮膚下面有皮下組織,屬疏鬆結締組織,有大量脂肪細胞。皮膚還有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許多附屬物。
(8)皮膚有哪些層擴展閱讀:
皮膚以下的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叫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構成,其上接真皮,下與筋膜、肌肉腱膜或骨膜相連。脂肪細胞胞漿透明,核偏於細胞內緣。
脂肪細胞聚集形成一級小葉,許多一級小葉構成二級小葉,二級小葉周圍有纖維間隔或稱小梁。脂肪間隔中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經、小汗腺和頂泌汗腺等。
作用:皮下組織具有連接、緩沖機械壓力,儲存能量、維持保溫等作用。另外,由於此層組織疏鬆,血管豐富,臨床上常在此做皮下注射。
㈨ 人的皮膚到底有幾層分別是什麼
人的抄皮膚分表皮和真皮兩層。
表皮位於皮膚最外層,為角化復層鱗狀上皮,由外胚層分化而來,皮膚附屬器藉此發生。表皮包括角質形成細胞、黑素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及梅克爾細胞。表皮最重要的作用是形成機體的外部屏障,同時尚有吸收和免疫功能。
真皮由中胚層分化而來,是緻密結締組織,有許多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故有彈性和韌性。真皮比表皮厚,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皮膚下面有皮下組織,屬疏鬆結締組織,有大量脂肪細胞。皮膚還有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許多附屬物。
(9)皮膚有哪些層擴展閱讀:
皮膚的功能:
1、屏障作用
皮膚一方面保護機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侵襲,另一方面防止組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分的流失。因此,皮膚在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皮膚,不可想像我們體內的器官將如何發揮作用。
2、感覺作用
皮膚內分布有感覺神經及運動神經,它們的神經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廣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內,感知刺激並產生觸、冷、溫、痛、壓、癢等各種感覺,引起相應的神經反射。
㈩ 皮膚分哪五層,各有什麼作用
表皮層又可分為五層:
1、基底層:即基底細胞層,是表皮的最底層。基底層是表皮中分裂增生能力最強的一層細胞,每天30%~50%的基底細胞進行核分裂,分裂周期約為19天,產生的新細胞向上推移進入棘層,所以基底層也稱為生發層。基底層增生的細胞向表皮層不斷推移,逐漸分化為其他各層。在皮膚創傷癒合的過程中,基底層細胞有重要的再生修復作用。
2、棘層:位於基底層之上,由4-10層多邊形、體積較大的棘層細胞組成,也有分裂增生能力,但僅限於深層接近基底層的細胞。棘層深部細胞呈多邊形,愈向淺層愈扁平。
3、顆粒層:位於棘細胞層淺部,常見於掌、跖表皮內,細胞厚度可達10層。由於它在正常表皮細胞和死亡角化細胞之間過渡,因此也稱為過渡帶。顆粒層上部細胞內的「膜被顆粒」向細胞間隙釋放磷脂類物質,使鄰近細胞間不易分離,成為防水屏障,使體表水不易滲入,也阻止體內水外滲。
4、透明層:是角質層前期,由2~3層扁平細胞組成,無胞核,僅見於手掌和腳底的表皮。HE染色呈嗜酸性,切片上呈波形帶狀彎曲,有強折光性,故名透明層。具有防止水、電解質與化學物質通過的屏障作用。在靜電上,顆粒細胞層為荷陰電荷帶,透明層為荷陽電荷帶,構成表皮的重要防禦屏障。
5、角質層:是表皮的最外層,由多層角質細胞和角層脂質組成。角質層主要由 5 至10 層扁平、沒有細胞核的死亡細胞組成,而掌跖部可達40-50層。當這些細胞脫落時,底下位於基底層的細胞會被推上來,形成新的角質層。此層由於皮脂膜的形成,可防止水分流失。角質層正常含水量為20%—25%,皮膚干時角質層含水量低於10%會乾燥、脫屑,低於5%出現紅、腫、熱、痛、癢。
(10)皮膚有哪些層擴展閱讀:
皮膚分表皮和真皮兩層,表皮在皮膚表面,又可分成角質層和生發層兩部分。已經角質化的細胞組成角質層,脫落後就成為皮屑。生發層細胞不斷分裂,能補充脫落的角質層。生發層有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線損傷內部組織。表皮屬復層扁平上皮,真皮則是緻密結締組織,有許多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故有彈性和韌性。真皮比表皮厚,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皮膚下面有皮下組織,屬疏鬆結締組織,有大量脂肪細胞。皮膚還有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許多附屬物。
參考資料:網路-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