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疫力低下怎麼調理
我以前經常去蒸桑拿、泡溫泉、艾灸
2. 免疫系統引起的皮膚瘙癢,怎麼治療
您好,對於免疫系統引起的皮膚騷擾最好還是針對病因治療,
指導意見:
可以服用一些減輕皮膚瘙癢的對症葯物,主要還是針對免疫系統用葯,可以服用一些減輕自身免疫的葯物重慶華膚
3. 人的身體有蟎蟲怎麼辦,破壞免疫力系統,皮膚上有它們的排泄物,或死亡爆炸的屍體。寄居人的皮膚,使皮膚
哺乳動物和蟎蟲之間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共生關系。幾乎每個人臉上都至少生存著兩種內以上的蟎蟲。對老容鼠與蟎蟲關系的研究中,如果破壞共生關系,老鼠會患上皮膚病,但在人身上,尚未發現蟎蟲對人的明顯益處,不過對大多數人,這種正常的共生關系也基本無害,如果你對塵蟎不過敏就無所謂了,經常洗洗床單被罩曬一曬就好,臉上的毛囊蟎和皮脂蟎野無所謂,每個人身上都有,以吃皮屑為生,沒他們你的角質層怎麼辦。。這些東西的繁殖力來看,留幾只除不掉一個月後又是幾百萬= =
4. 皮膚屬不屬於免疫系統為什麼
皮膚屬於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有三層:第一層就是皮膚的保護;第二層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等粘液層;第三層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皮膚免疫系統包括以下幾種細胞:角質形成細胞、朗格漢斯細胞、淋巴細胞、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肥大細胞、真皮成纖維細胞。
當紫外線照射在皮膚上時,免疫細胞會暫時離開局部皮膚(幾天時間),使局部皮膚處於無免疫識別的狀態,進而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導致皮膚癌。
所以,長期暴露在陽光下,經常進行日光浴,而沒有擦可以防紫外線的防曬霜時,會很容易得皮膚癌。大夏天的時候,去海邊游泳,往往只遊了半天,皮膚就紅紅的,在接下來的幾天,皮膚就開始脫皮。
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直接損傷免疫細胞,破壞皮膚的免疫系統,造成DNA損傷,引起皮膚發紅、發癢、色素沉積。
除此以外,皮膚中的免疫細胞參與炎症、修復和免疫的過程,吞噬皮膚上的有害微生物,並形成抗原。還參與了合成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維持皮膚免疫系統穩定性,促進角質形成細胞生長;細胞因子是細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質,具有刺激細胞生長的作用。
(4)如何提高人體皮膚免疫系統擴展閱讀:
皮膚免疫系統包括:
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兩部系,形成一個復雜的網路系統,並與體內其它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著皮膚微環境和體內環境的穩定。
皮膚免疫細胞包括角質形成細胞、淋巴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內皮細胞、肥大細胞、巨噬細胞、真皮成纖維細胞;皮膚免疫內容包括細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補體、神經肽。
5. 皮膚是免疫系統組成嗎
人體內有一個免疫系統,它是人體抵禦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衛系統。這個系統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體、小腸集合淋巴結、闌尾等)、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補體、免疫球蛋白、細胞因子等)組成。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是各類血細胞的發源地。胚胎期血細胞生成場所最早在卵黃囊,後移至胚肝和胚脾,最後由骨髓替代。成年期造血功能主要發生在胸骨、脊椎、骼骨和肋骨等扁骨的紅髓。血細胞的祖先是多能幹細胞,繼而增殖分化為淋巴系和髓系幹細胞,再進一步增殖分化為單能幹細胞或前體細胞進入血流。禽類的前體B細胞進入法氏囊成熟,哺乳類包括人類的前體B細胞仍繼續留在骨髓內直至成熟。
胸腺是T細胞分化和成熟的場所,因而T細胞亦稱胸腺依賴性T淋巴細胞。骨髓中的T淋巴系前體細胞(前體T細胞)經血循環進入胸腺後,也稱胸腺細胞。它們在胸腺激素影響下,最終分化為成熟T細胞,隨後釋放入血液循環中。
成熟T細胞和B細胞通過血液循環到達淋巴結、脾臟和扁桃體等組織或器官,它們分別定居在固定的部位,成為機體的常駐警衛部隊。若遇到病原體等抗原物質入侵,就能發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反應,產生免疫物質與之對抗。我們身體某個部位發生創傷炎症時,該部位附近的淋巴結便會腫大,這就是這些部位增加了「警衛部隊」並在和病原體作戰。
在感染過程中,各免疫器官、組織、細胞和分子間互相協作、互相制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復雜的免疫防禦功能。病原體侵入人體後,首先遇到的是天然免疫功能的抵禦。一般經7-10天,產生了獲得性免疫;然後兩者配合,共同殺滅病原體。
天然免疫是人類在長期的種系發育和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防禦病原體的一系列功能。其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並能遺傳給下一代,而且不同種的生物免疫系統有差異。例如人不會得雞霍亂也不會被犬瘟病毒感染;同樣,動物不會患麻疹。
天然免疫與人體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有密切聯系。
皮膚與粘膜
人體與外界環境接觸的表面,覆蓋著一層完整的皮膚和粘膜。皮膚由多層扁平細胞組成,能阻擋病原體的穿越,只有當皮膚損傷時,病原體才能侵入。粘膜僅有單層柱狀細胞,機械性阻擋作用不如皮膚,但粘膜有多種附件和分泌液。例如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腸蠕動等,可將停留在粘膜表面的病原體驅趕出體外。當宿主受寒冷空氣或有害氣體等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屏障受損傷時,就易患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
皮膚和粘膜能分泌多種殺菌滅毒物質。例如皮膚的汗腺能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pH5.2-5.8),不利於細菌生長。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殺細菌和真菌作用。不同部位的粘膜腺體能分泌溶菌酶、胃酸、蛋白酶等各種殺菌物質。
人體的正常菌群也有拮抗病原體的作用。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鏈球菌產生的過氧化氫能殺死腦膜炎奈瑟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假絲酵母菌等;咽喉部的甲型鏈球菌能抑制肺炎鏈球菌生長等。
血腦屏障
6. 皮膚的功能有哪些要詳細
角質形成細胞是表皮內數量最多的細胞,本身即具有合成和分泌白介素、干擾素等細胞因子
的作用,同時還可通過表達 MHC-Ⅱ類抗原、吞噬並粗加工抗原物質等方式參與外來抗原的
呈遞。
皮膚內的淋巴細胞(lymphocyte)主要為 CD4+T 細胞和 CD8+T 細胞,二者之比約為 0.98;
其中表皮內淋巴細胞占皮膚淋巴細胞總數的 2%,以 CD8+T 淋巴細胞為主。T 淋巴細胞具
有親表皮特性,且能夠在血液循環和皮膚之間進行再循環,傳遞各種信息,介導免疫反應。
Langerhans 細胞是表皮中重要的抗原遞呈細胞,此外還可調控 T 淋巴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並參
與免疫調節、免疫監視、免疫耐受、皮膚移植物排斥反應和接觸性變態反應等。
2.皮膚免疫系統的分子成分
(1)細胞因子:表皮內多種細胞均可在適宜刺激下(如抗原、紫外線、細菌產物以及物理
創傷等)合成和分泌細胞因子,後者不僅在細胞分化、增殖、活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
還參與免疫自穩機制和病理生理過程。細胞因子不僅可在局部發揮作用,而且可通過激素樣
方式作用於全身。
(2)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是介導細胞與細胞間或細胞與基質間相互接觸或結合
的一類分子,而這種接觸或結合是完成許多生物學過程的先決條件。粘附分子大多為糖蛋白,
少數為糖脂,按其結構特點可分為四類: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選擇素家族(selectin family)和鈣粘素家族(cadherin family)。
在某些病理狀態下,粘附分子表達增加,可使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如可溶性E-選擇素、
P-選擇素、VCAM-1 和 ICAM-1 等)水平顯著升高,可作為監測某些疾病的指標。
(3)其他分子:皮膚表面存在分泌型 IgA,後者在皮膚局部免疫中通過阻礙粘附、溶解、
調理吞噬、中和等方式參與抗感染和抗過敏;補體可通過溶解細胞、免疫吸附、殺菌和過敏
毒素及促進介質釋放等參與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反應;皮膚神經末稍受外界刺激後可釋放
感覺神經肽如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P 物質(SP)、神經激酶 A 等,對中性粒細胞、巨
噬細胞等具有趨化作用,導致損傷局部產生風團和紅斑反應。
總之,皮膚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皮膚免疫反應的啟動階段(致敏期)及效應階
段(激發期)均需要多種細胞和細胞因子的參與。皮膚的各種免疫分子和免疫細胞共同形成
一個復雜的網路系統,並與體內其他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著皮膚微環境和機體內環
境的穩定。糖原分解。真皮中的粘多糖含量豐富,主要包括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等,多與蛋白質形成
蛋白多糖(或稱粘蛋白),後者與膠原纖維結合形成網狀結構,對真皮及皮下組織起支持、
固定作用;粘多糖的合成及降解主要通過酶促反應完成,但某些非酶類物質(如氫醌、核黃
素、抗壞血酸等)也可降解透明質酸;此外內分泌因素亦可影響粘多糖的代謝,如甲狀腺功
能亢進可使局部皮膚的透明質酸和硫酸軟骨素含量增加,形成脛前粘液性水腫。
2.蛋白質代謝 皮膚蛋白質包括纖維性和非纖維性蛋白質,前者包括角蛋白、膠原蛋白和
彈性蛋白(elastin)等,後者包括細胞內的核蛋白以及調節細胞代謝的各種酶類。角蛋白是
中間絲家族成員,是角質形成細胞和毛發上皮細胞的代謝產物及主要成分,至少有 30 種(包
括 20 種上皮角蛋白和 10 種毛發角蛋白);膠原蛋白有I、Ⅲ、Ⅳ、Ⅶ型,膠原纖維主要成分
為 I 型和Ⅲ型,網狀纖維主要為Ⅲ型,基底膜帶主要為Ⅳ和Ⅶ型;彈性蛋白是真皮內彈力纖
維的主要成分。
3.脂類代謝 皮膚中的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質,人體皮膚的脂類總量(包括皮脂腺、皮脂
及表皮脂質)大約占皮膚總重量的 3.5%~6%,最低為 0.3%,最高可達 10%。脂肪的主要
功能是儲存能量和氧化供能,類脂質是細胞膜結構的主要成分和某些生物活性物質合成的原
料。表皮細胞在分化的各階段,其類脂質的組成有顯著差異,如由基底層到角質層,膽固醇、
脂肪酸、神經醯胺含量逐漸增多,而磷脂則逐漸減少。表皮中最豐富的必需脂肪酸為亞油酸
和花生四烯酸,後者在日光作用下可合成維生素 D,有利於預防佝僂病。血液脂類代謝異常
也可影響皮膚脂類代謝,如高脂血症可使脂質在真皮局限性沉積,形成皮膚黃瘤。真皮和皮
下組織中含有豐富的脂肪,可通過β-氧化途經提供能量。脂肪合成主要在表皮細胞中進行。
4.水和電解質代謝 皮膚是人體重要的貯水庫,兒童皮膚含水量高於成人,成人中女性略
高於男性。皮膚中的水分主要分布於真皮內,後者不僅為皮膚的各種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
內環境,並且對整個機體的水分調節起到一定的作用,當機體脫水時,皮膚可提供其水分的
5%~7%以維持循環血容量的穩定。
皮膚中含有各種電解質,主要貯存於皮下組織中,其中 Na+、cl-在細胞間液中含量較高,K
+、Ca++、Mg++主要分布於細胞內,它們對維持細胞間的晶體滲透壓和細胞內外的酸
鹼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K+還可激活某些酶,Ca++可維持細胞膜的通透性和細胞間的粘
著,Zn++缺乏可引起腸病性肢端皮炎等疾病。
第七節 皮膚的免疫功能
皮膚既是免疫反應的效應器官,又具有主動參與啟動和調節皮膚相關免疫反應的作用。 1986
年 Bos 提出了「皮膚免疫系統」(skin immune system)的概念,1993 年 Nickoloff 提出了「真
皮免疫系統」的概念,進一步補充了 Bos 的觀點。皮膚免疫系統包括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兩
部分。
1.皮膚免疫系統的細胞成分(見表 3-1)。
表 3-1 皮膚主要免疫細胞的分布與功能
細胞種類 分布部位 主要功能
角質形成細胞 表皮 合成分泌細胞因子、參與抗原呈遞
Langerhans 細胞 表皮 抗原呈遞、合成分泌細胞因子、免疫監視等
淋巴細胞 真皮 介導免疫應答
內皮細胞 真皮血管 分泌細胞因子、參與炎症反應、組織修復等
肥大細胞 真皮乳頭血管周圍 Ⅰ型變態反應
巨噬細胞 真皮淺層 創傷修復、防止微生物入侵
成纖維細胞 真皮 參與維持皮膚免疫系統的自穩
真皮樹枝狀細胞 真皮 不詳,可能是表皮 Langerhans 細胞的前身 掌跖最多而背部最少。小汗腺周圍有豐富的節後無髓鞘交感神經纖維,神經介質主要是乙醯
膽鹼,小汗腺腺體的透明細胞在其作用下分泌類似血漿的超濾液,後者經過導管對 Na+重
吸收形成低滲性汗液並排出體外。小汗腺的分泌受到體內外溫度、精神因素和飲食的影響。
外界溫度高於 31℃時全身皮膚均可見出汗,稱為顯性出汗;溫度低於 31℃時無出汗的感覺,
但顯微鏡下可見皮膚表面出現汗珠,稱為不顯性出汗;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大腦皮質興奮
時,可引起掌跖、前額等部位出汗,稱為精神性出汗;口腔黏膜、舌背等處分布有豐富的神
經末梢和味覺感受器,進食(尤其是辛辣、熱燙食物)可使口周、鼻、面、頸、背等處出汗,
稱為味覺性出汗。正常情況下小汗腺分泌的汗液無色透明,呈酸性(pH 4.5~5.5),大量出
汗時汗液鹼性增強(pH 7.0 左右)。汗液中水分佔 99%,固體成分僅占 1.0%,後者包括無
機離子、乳酸、尿素等。小汗腺的分泌對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非常重要;另外出汗時可帶走
大量的熱量,對於人體適應高溫環境極為重要。
2.頂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 頂泌汗腺的分泌在青春期後增強,並受情緒影響,感情沖動時
其分泌和排泄增加。局部或系統應用腎上腺素能類葯物也可使頂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增加,
其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新分泌的頂泌汗腺液是一種粘稠的奶樣無味液體,細菌酵解可使之產
生臭味;有些人的頂泌汗腺可分泌一些有色物質,呈黃、綠、紅或黑色,使局部皮膚或衣服
染色,稱為色汗症。
3.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皮脂腺是全漿分泌,即整個皮脂腺細胞破裂,胞內物全部排入管
腔,進而分布於皮膚表面,形成皮脂膜。皮脂是多種脂類的混合物,其中主要含有角鯊烯、
蠟脂、甘油三酯及膽固醇脂等。皮脂腺的分泌受各種激素(如雄激素、孕激素、雌激素、腎
上腺皮質激素、垂體激素等)的調節,其中雄激素可加快皮脂腺細胞的分裂,使其體積增大,
皮脂合成增加;雌激素可抑制內源性雄激素產生或直接作用於皮脂腺,減少皮脂分泌。禁食
可使皮脂分泌減少及皮脂成分改變,其中蠟脂和甘油三酯顯著減少。此外表皮損傷也可使損
傷處的皮脂腺停止分泌。
第五節 皮膚的體溫調節功能
皮膚對體溫保持恆定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一方面它作為外周感受器,向體溫調節中樞提供
外界環境溫度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作為效應器,通過物理性體溫調節的方式保持體溫恆定。
皮膚中的溫度感受器分為熱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呈點狀分布於全身,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
這些溫度感受器就向下丘腦發送信息,引起血管擴張或收縮,出現寒戰或出汗等反應。
正常成人皮膚體表面積可達 1.5m2,為吸收環境熱量及散熱創造了有利條件。皮膚動脈和靜
脈之間吻合支豐富,其活動受交感神經支配,這種血管結構有利於機體對熱量的支配,冷應
激時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動靜脈吻合關閉,皮膚血流量減少,皮膚散熱減少;熱應激
時動靜脈吻合開啟,皮膚血流量增加,皮膚散熱增加。四肢大動脈也可通過調節淺靜脈和深
靜脈的迴流量進行體溫調節,體溫升高時,血液主要通過淺靜脈迴流使散熱量增加;體溫降
低時,主要通過深靜脈迴流以減少散熱。
體表散熱主要通過熱輻射、空氣對流、熱傳導和汗液蒸發,其中汗液蒸發是環境溫度過高時
主要的散熱方式,每蒸發 1g 水可帶走 2.43kJ 的熱量,熱應激情況下汗液分泌速度可達 3~
4L/h,散熱率為基礎條件下的 10 倍。
第六節 皮膚的代謝功能
1.糖代謝 皮膚中的糖類物質主要為糖原、葡萄糖和粘多糖等。葡萄糖濃度約為血糖的 2
/3,表皮中的含量高於真皮和皮下組織,有氧條件下,表皮中 50%~75%的葡萄糖通過糖
酵解途徑分解提供能量,而缺氧時則有 70%~80%通過無氧酵解途徑分解提供能量;患糖
尿病時,皮膚葡萄糖含量增高,容易發生真菌和細菌感染。人體皮膚糖原含量在胎兒期最高,
至成人期時含量明顯降低;糖原的合成主要由表皮細胞的滑面內質網完成;糖原的降解是一
個復雜的過程,主要受環磷腺苷系統的控制,凡能使細胞內 cAMP 水平增加的因素均能促使脂肪酸,後者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白念珠菌等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4.防止營養物質的丟失 正常皮膚的角質層具有半透膜性質,體內的營養物質、電解質不
會透過角質層丟失;同時角質層及其表面的皮脂膜也可使通過皮膚丟失的水分大大減少。正
常情況下,成人經皮膚丟失的水分每天約為 240~480ml(不顯性出汗),但如果角質層全部
喪失,每天通過皮膚丟失的水分將增加 10 倍以上;如將表皮全部去除,則體內的營養物質、
電解質和水分會大量丟失,對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第二節 皮膚的吸收功能
皮膚具有吸收外界物質的能力,經皮吸收也是皮膚局部葯物治療的理論基礎。皮膚主要通過
三種途徑進行吸收:①角質層(主要途徑);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皮膚的吸收功能可
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1.皮膚的結構和部位 皮膚的吸收能力與角質層的厚薄、完整性及其通透性有關,不同部
位皮膚的角質層厚薄不同,因而吸收能力存在差異,一般而言,陰囊>前額>大腿屈側>上
臂屈側>前臂>掌跖。皮膚損傷導致的角質層破壞可使損傷部位皮膚的吸收功能大大增強,
因此皮膚損傷面積較大時,局部葯物治療時應注意葯物過量吸收所引起的不良反應。
2.角質層的水合程度 皮膚角質層的水合程度越高,皮膚的吸收能力就越強。局部用葯後
用塑料薄膜封包後,吸收系數會增高 100 倍,就是由於封包阻止了局部汗液和水分的蒸發,
角質層水合程度提高的結果,臨床上常用此法提高局部用葯的療效,但也應注意葯物過量吸
收。
3.被吸收物質的理化性質 完整皮膚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微量氣體,水溶性物質不易被吸
收,而脂溶性物質吸收良好(如脂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激素),油脂類物質也吸收良好,主
要吸收途徑為毛囊和皮脂腺,吸收強弱順序為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體石蠟。皮膚不
僅吸收少量陰離子,還可吸收一些陽離子。此外皮膚尚能吸收多種重金屬(如汞、鉛、砷、
銅等)及其鹽類。
物質的分子量與皮膚的吸收率之間無明顯關系,如分子量小的氨氣極易透皮吸收,而某些分
子量大的物質(如汞、葡聚糖分子等)也可透過皮膚吸收。物質濃度與皮膚吸收率成正比,
但某些物質(如石炭酸)高濃度時可引起角蛋白凝固,反而使皮膚通透性降低,導致吸收不
良。劑型對物質吸收亦有明顯影響,如粉劑和水溶液中的葯物很難吸收,霜劑可被少量吸收,
軟膏和硬膏可促進吸收,加入有機溶媒可顯著提高脂溶性和水溶性葯物的吸收。
4.外界環境因素 環境溫度升高可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增加,加快已透入組織內的
物質彌散,從而使皮膚吸收能力提高。環境濕度也可影響皮膚對水分的吸收,當環境濕度增
大時,角質層水合程度增加,使皮膚對水分的吸收增強,反之則減弱。
第三節 皮膚的感覺功能
皮膚的感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單一感覺,皮膚內感覺神經末梢和特殊感受器感受體內外
單一性刺激,轉換成一定的動作電位並沿相應的神經纖維傳入中樞,產生不同性質的感覺,
如觸覺、痛覺、壓覺、冷覺和溫覺;另一類是復合感覺,皮膚中不同類型的感覺神經末梢或
感受器共同感受的刺激傳入中樞後,由大腦綜合分析形成的感覺,如濕、糙、硬、軟、光滑
等;此外皮膚還有形體覺、兩點辨別覺和定位覺等。
癢覺又稱瘙癢,是一種引起搔抓慾望的不愉快的感覺,屬於皮膚黏膜的一種特有感覺,其產
生機制尚不清楚,組織學至今未發現特殊的癢覺感受器。一般認為癢覺與痛覺關系密切,很
可能是由同一神經傳導;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對癢覺也有一定的影響,如精神安定或轉
移注意力可使癢覺減輕,而焦慮、煩躁或過度關注時癢覺可加劇。
第四節 皮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皮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過皮脂腺和汗腺完成。
1.小汗腺的分泌和排泄 小汗腺幾乎遍布全身,總數 160 萬~400 萬個,分布與部位有關,皮膚覆蓋體表,是機體內、外環境的分界,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除具有屏障、吸收、
感覺、分泌和排泄、體溫調節、物質代謝等功能外,同時還是一個重要的免疫器官,有多種
免疫相關細胞分泌多種免疫分子,參與機體的各種免疫反應並發揮免疫監視作用。
第一節 皮膚的屏障功能
皮膚的屏障功能具有雙向性,一方面保護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損傷,另
一方面防止體內水分、電解質及營養物質的丟失。
1.物理性損傷的防護 皮膚對機械性損傷(如摩擦、擠壓、牽拉以及沖撞等)有較好的防
護作用。表皮角質層緻密而柔韌,在防護中起重要作用,經常受摩擦和壓迫部位(如掌跖)
的角質層可增厚,甚至形成胼胝,後者顯著增強皮膚對機械性損傷的耐受力。真皮內的膠原
纖維、彈力纖維和網狀纖維交織成網狀,使皮膚具有一定的彈性和伸展性。皮下脂肪層對外
力具有緩沖作用,使皮膚具有一定的抗擠壓、牽拉及沖撞的能力。
皮膚對電損傷的隔絕作用主要由角質層完成,出汗或其他原因使角質層含水量增多時,皮膚
電阻減小,導電性增加,易發生電擊傷。皮膚對光線的防護主要通過吸收作用實現,皮膚各
層對光線的吸收有選擇性,如角質層主要吸收短波紫外線(波長 180~280nm),而棘層和
基底層主要吸收長波紫外線(波長 320~400nm);黑素細胞生成的黑素顆粒有吸收紫外線
的作用,因此黑素細胞對防止紫外線損傷具有重要作用,黑素細胞在紫外線照射後可產生更
多的黑素顆粒並輸送到角質形成細胞中,使皮膚對紫外線的屏障作用顯著增強。
2.化學性刺激的防護 皮膚角質層是防護化學性刺激的最主要結構。角質層細胞具有完整
的脂質膜、豐富的胞質角蛋白及細胞間的酸性糖胺聚糖,有抗弱酸弱鹼作用。正常皮膚表面
一般偏酸性(pH 為 5.5~7.0),對鹼性物質可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稱之為鹼中和作用。另
外皮膚對 pH 為 4.2~6.0 的酸性物質也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稱之為酸中和作用。
3.微生物的防禦作用 皮膚直接與外界環境接觸,經常會接觸各種病原微生物,因此皮膚
對微生物的防禦作用顯得極為重要。緻密的角質層和角質形成細胞間通過橋粒結構相互鑲嵌
排列,能機械地防止一些微生物的侵入。角質層含水量較少以及皮膚表面弱酸性環境不利於
某些微生物生長繁殖。角質層生理性脫落,也可清除一些寄居於體表的微生物。一些正常皮
膚表面寄居菌(如痤瘡桿菌和馬拉色菌等)能產生脂酶,可將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離 ……見第七版《皮膚病性病學》。
7. 皮膚容易過敏是因為身體免疫系統不好嗎
過敏是特發性的,可以說一個人對哪些東西過敏是先天決定的,但也有少部分是後天內激活的,過敏容的反應機制是身體的免疫應答,免疫功能越好過敏現象越嚴重(在過敏原的刺激強度時間相等的情況下),然而對哪些東西過敏是先天已經註定了的
平時注意避免接觸就好
8. 皮膚容易過敏是因為身體免疫系統不好嗎
過敏是特發性的,可以說一個人對哪些東西過敏是先天決定的,但也有少部分是後天激專活的,過敏的反應機屬制是身體的免疫應答,免疫功能越好過敏現象越嚴重(在過敏原的刺激強度時間相等的情況下),然而對哪些東西過敏是先天已經註定了的 平時注意避免接觸就好
9. 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可以防止病菌侵入人體。與這種免疫屬於同種類型的是 A.青黴素過敏反應 B.
B
10. 皮膚免疫力缺陷到底是啥嚴重不謝謝呀!
免疫缺陷是一種由於人體的免疫系統發育缺陷或免疫反應障礙致使人體抗感染能力低下,臨床表現為反復感染或嚴重感染性疾病。 與如何提高人體皮膚免疫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5歲乾性皮膚起痘用什麼護膚品
瀏覽:290
深海娜美皮膚多少錢
瀏覽:532
正品減肥多少錢
瀏覽:837
蒙妮坦美容養生館靖南店怎麼樣
瀏覽:417
蘭州哪裡有白癜風醫院
瀏覽:50
做隆鼻哪裡整形醫院比較好
瀏覽:590
怎麼測試皮膚的年齡呢
瀏覽:516
植藻水能量化妝品多少錢一瓶
瀏覽:350
贛州市皮膚病哪裡最好的醫院
瀏覽:741
晩上吃什麼水果減肥
瀏覽:824
上海美容紋眉多少錢
瀏覽:506
汽車美容店換機油要什麼證
瀏覽:196
八大處整形外科醫院住哪裡
瀏覽:612
化妝生產許可證號在哪裡
瀏覽:212
中性皮膚適合用哪個護膚品比較好
瀏覽:192
舟山婦科醫院怎麼樣
瀏覽:928
皮膚敏感期擦什麼護膚品
瀏覽:755
水劑類化妝品包括哪些
瀏覽:921
珠海整形醫生方明技術怎麼樣
瀏覽:567
無錫整形哪裡好擅選瑪利亞重點
瀏覽: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