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君之配方(450克高級奶香土司)按步就搬不成功,面團粘手不能整型是為什麼。
不同品牌的麵粉的吸水率不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水的量。預留10克水,根據需要量添加
『貳』 做土司麵包一發後可以放冰箱冷藏,第二天接著二發嗎
一次發酵後,如果要做麵包就不能放到冰箱里,如果是做麵包剩下的面想留版著再做就能放到冰箱裡面權保存,不過放到冰箱里的時候最好用保鮮膜或者其他的容器密封放好,否則容易沾染冰箱里其他食物的味道。
面團的發酵:
麵包發酵一般需要三個階段,第一次發酵、中間醒發及第二次發酵。第一次發酵是加入各種配料以後的面團進行常溫發酵,需要發酵至原先面團的2-2.5倍大,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室溫而定。將發好的大面團分成需要大小的面團進行中間醒發,需要15分鍾左右。再將醒發好的小面團最後整形成喜歡的樣子,排入烤盤,放入烤箱,並在烤箱里放入一大碗開水,需要40分鍾左右,在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下進行最後一次發酵,水變冷時需要及時更換,一般換一次水就可以了。
『叄』 歐式麵包中翻面及整形手法,解答:吐司為什麼不長個
【來源】金大旺隨著收藏文章的不斷增加,找起來累,乾脆拷貝到一起,好時不時學習一下 歐式麵包中翻面及整形手法 圖片取自老外的網站: 首先基本的條件要具備:酵母新鮮、配方良好、麵粉等等都是新鮮的、發酵的溫度符合要求,對土司的流程及操作熟悉。 先了解一下製作吐司的過程:攪拌—初發—分割滾圓—鬆弛—整形—後發—烘烤。吐司經過最後發酵,溫度適宜,酵母活性增強,產生大量的氣體分布在麵筋包圍的一個個的小房子里,活力十足,當吐司被放進烤箱的那一刻,隨著溫度的慢慢升高,酵母繼續發酵,產生的氣體迅速膨脹,厚積薄發,頂起它的小房子,小房子也彈性十足,面團就隨著內部的膨脹而向上膨脹,當溫度慢慢升高,酵母完成了它的使命,吐司基本上就不會在膨脹了。 吐司為什麼不長個?首先,我認為是兩個方面出了問題1、攪拌2、發酵關於攪拌:眾所周知,吐司的個頭必須要靠強有力的麵筋支撐,那麵筋的形成就是攪拌(裡面發生的物理和化學反應這里就不在陳述),一些吐司是要求攪拌到完全狀態譬如白土司,即:面團用雙手拉開有彈性,可以拉出透明的薄膜,當然這個透明的薄膜是相對性的,不是絕對透明的膜,所以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很薄的膜,那些薄膜看上去真的很孱弱,是經不起後面的揉搓及幾次發酵折騰的,物極必反,說的一點沒錯。這里強調一下,膜要有韌性才行。關於發酵:發酵的過程中,酵母會產生酒精、H2O、CO2以及其它酸性物質,當面團發酵過度的時候,酵母在發酵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反過來會抑制酵母的活性,所以說,面團發酵過度之後,酵母的活性會大大的降低,進入烤箱溫度慢慢升高的過程中,酵母就不會再厚積薄發。 麵筋和發酵的關系: 面團在鬆弛發酵的過程也是麵筋鬆弛的過程,面團鬆弛的越久,它的麵筋就越軟化,所以我們感覺到面團不是那麼的彈了變得很好操作。但是,如果面團發酵過久了,它的麵筋就會變的很軟,很脆弱。在最後進烤箱的時候,麵筋就沒有足夠的張力包裹住氣體隨著氣體受熱膨脹而支撐起土司向上膨脹。 綜上所屬,我認為吐司不長個與攪拌和發酵有很大關系,over。 另:不是所有的土司都要要求薄膜到完全狀態,有些只要8-9成,譬如全麥土司等,這個大家要注意。 以上是金大旺同學在做吐司時總結出來的一些個人感受,不知道會不會給大家帶來一些用處,如有不足之處,請大家補充。以後大旺同學還會有一些經驗共分享。
『肆』 烤吐司。一發很順利,排氣整形之後二發很慢,用了八十分鍾發到八九分滿,但是面團表面粗糙有氣孔。並且
親。一定要用很細的紗布過濾蛋清。或者用絲襪
『伍』 中種法做吐司麵包,二次發酵時為什麼發不大
一次發酵溫度低,時間長,28度;二次則要求較高溫度、濕度,迅速發酵,38度
第一步:攪拌面團。
面團攪拌就是揉面。在整個麵包製作過程中,面團的攪拌是最基本的步驟,也是決定麵包製作成敗的第二大重點。具體內容參見前帖:麵包面團怎麼揉。
第二步:基礎發酵
發酵是決定麵包成敗的第一大重點,面團在基礎醒發的過程中,麵筋得到充分的氧化,使面團的延伸性更好。基礎發酵對口感、柔軟度已經形狀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具體內容參見前帖:麵包發酵那點事。
第三步:面團的排氣、分割和滾圓
發酵的好的面團,如果有很多大的氣泡,需要輕輕的用手將這些氣泡壓出稱為排氣。也有些面團發酵的很均勻就可省略這一步。分割是根據配方需要將大面團分割成小分量的面團,通常一個小麵包標准大小是60克,也可以分割成50克或40克一個。分割後的面團不能立即成型,必須要滾圓,也叫搓圓,通過滾圓使面團外表形成一層光滑表皮,利於保留新的氣體而使面團再次膨脹。滾圓每個小面團還有利於在成型時面團的表面不會被粘連,使麵包成品表皮光滑,內部組織也更加均勻。搓圓時盡可能不用乾麵粉,以免麵包內部出現大空洞,搓圓時用力要均勻並迅速。
第四步:中間鬆弛
有的配方也稱為中間發酵,其實這個時間很短,大約十分鍾。這個過程並不是要等面團發酵,而是讓分割滾圓後的面團恢復柔軟和彈性,便於接下來的整形,所以稱為鬆弛更貼切。注意鬆弛的時可以放在室溫,但要覆蓋濕毛巾防止小面團變干表面結皮。
第五步:整形
整形也叫成型,就是把經過中間鬆弛的面團做成需要的形狀。圓形、橄欖型是比較常見的形狀。更復雜的整形手法也花樣繁多,但是對於初學者還需要多多練習,畢竟整形是否到位跟前幾步驟的操作有密切的聯系。
第六步:最後發酵
最後發酵,又稱二次餳發(以中間鬆弛不算發酵計算),或三次發酵(以中間鬆弛算做二次發酵計算)。把整型好的面團排入烤盤,不再移動位置,放入溫暖濕潤處發酵至原體積的1.5-1.8倍。最後發酵的理想溫度為35度左右,濕度為75%。時間大約是30-45分鍾。
第七步:最後發酵
一般小麵包的烘烤溫度是180度左右,放在烤箱的中偏上層烤10-15分鍾。吐司類的大麵包烘烤溫度是170-180度左右,放在烤箱的中層烤約40分鍾。起酥麵包的烘烤溫度為210度左右,放在烤箱的中偏上層,烤15分鍾左右。脆皮麵包烘烤溫度為220度,放在烤箱中層烤20-30分鍾。具體的時間和溫度可參考配方。
『陸』 吐司整形機後面兩個圓的做什麼的
用平底鍋~!把麵包烤乾一點·!焦焦的感覺·別糊了·!
在做三明治·!味道很爽·!
『柒』 吐司整形機用英語怎麼說
英文是這么寫的Toast shaping machine